告别“单打独斗”!湖南拟建家校社“教联体”,三年实现县市区全落地

华声在线9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蒋诗雨)今天,湖南省教育厅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湖南省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方案》,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面建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

何为“教联体”?“教联体”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的一种工作方式。其内涵是整合政府、相关部门、学校、街道社区、家庭、社会资源单位等各类主体,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突出问题,搭建常态化的育人平台和活动载体,为学生参与文化学习、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教育、科学教育、安全教育、社会实践、课后服务等提供全方位条件保障。

方案明确了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底,全省国家级家校社协同育人实验区100%建成“教联体”;到2026年,全省50%的县市区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到2027年,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面建立“教联体”,构建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格局,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教联体”建设将以“1236”为行动指南,“1”指围绕“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一个核心目标;“2”指强化资源整合、人才队伍两大支撑;“3”指健全各部门横向联动,省一市一县一镇街一村社区纵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共育的常态长效三项机制;“6”指加强“馆校协同”“医教互促”“体教互融”“家校互动”“社教同频”“警校同步”六个重点方面协同联合。

其中,加强馆校协同,要聚焦学生价值观教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博物馆、科技馆等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探索把思政课开到课外校外,让课堂内容生动起来、活起来;

加强医教互促,要聚焦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部门要与当地妇幼保健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加强中小学生肥胖、近视、心理行为异常、脊柱弯曲异常和龋齿等常见病防治工作,多维度、全方位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化学校、家庭、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等之间的联动,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网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早预防、早识别、早干预、早治疗”机制,对复学学生构建全周期支持体系;

加强体教互融,要聚焦学生健康体质,持续深化体教融合改革创新。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全员文体活动。结合本地实际,实施具有地方优势、地方特色的体育特色建设工程,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体育模式,实现中小学体育资源全覆盖。探索发布青少年体育运动“地图”,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学校、学生开放;

加强家校互动,要聚焦科学育人观念,推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 100%全覆盖,落细落实家访工作,规范家委会管理,健全校家沟通联系机制。会同社区精心组织各类托管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居家学习休闲娱乐需要,切实解决“看护难”问题;

加强社教同频,要聚焦学生综合素质,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重要内容,建设好覆盖城乡社区的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加强资源、经费、场地、设施等条件保障;

加强警校同步,要聚焦校园安全底线,严格落实“高峰勤务”和“护学岗”制度,在学生集中上下学时段,加强校门口及周边秩序维护。统筹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力量,构建多方协同的安全工作体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