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俄语声里回响抗战诗篇 这所中学用这种方式铭记历史

来源:【天府融媒】

“Ждименя́, ияверну́сь…”(等着我吧,我必将回来……)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天,资阳市雁江区保和中学高三四班教室里,学生们用俄语深情地朗读二战诗歌《等着我吧》,眼神中满是对历史的敬畏。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刻,该校俄语教师刘雪精心设计了一堂融合语言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学第一课”。

自1984年起,保和中学就一直以俄语教学为特色。四十年坚守至今,学校的俄语班已从最初仅有1名教师,发展成一支6人的精锐团队,每年吸引近300名学生选择俄语。俄语教育已成为农家学子认识世界、重塑自信、走向多元未来的重要桥梁。

课堂现场:诗歌唤醒历史记忆

课堂上,刘雪老师首先借助历史影像资料,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和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并着重讲解了两国人民在抗战岁月中的动人故事。

刘雪老师正在讲课。

随后,学生们开始学习并朗诵苏联诗人西蒙诺夫在卫国战争时期创作的《等着我吧》。这首曾鼓舞千万人的诗篇,穿越时空,依然感人至深。“我们不仅学了俄语,更深刻理解了和平的珍贵。”学生张博文在课后这样感慨。

另一位同学魏欣怡补充说:“现在我明白了,语言是沟通世界的桥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坚守家国情怀,坚定目标,不断前进。”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教育契机。”刘雪老师表示:“外语学习不仅是掌握一种工具,更要培养学生用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让他们未来能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

特色教育:农村学校的俄语情怀

保和中学办公室副主任邓茜介绍:“我校虽地处农村,但一直将俄语教育与历史使命感紧密结合。通过在俄语教学中融入二战历史主题,引导学生理解中俄并肩作战的深厚情谊。”

学生在认真听讲。

在教学方式上,学校持续鼓励教师创新。俄语备课组长张子路老师探索的“激情俄语、有声俄语”教学法广受学生欢迎,他表示:“知识本身是冰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满激情,运用多变的语调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参与度。”而刘雪老师则巧妙地将思政教育与语言训练相融合,使学生在情感共鸣中有效掌握知识。

开学第一课。

“近年来,我校俄语班学生在多项竞赛中斩获特等奖,这证明农村孩子同样可以脱颖而出。”邓茜说,学校将继续依托俄语教学特色,为农村学生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让乡土孕育出国际视野。

窗外阳光明媚,教室里俄语朗读声声回荡。这些年轻学子正在借外语搭建沟通世界的桥梁,也在心中深深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他们不仅是语言的学习者,更是中国故事的传播者。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