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士”更名后,“国自然”放榜又现黑马丨时政周报

2025年8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结果公布。(视觉中国|供图)

2025年8月27日,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结果公布,共资助全国范围内各类科研人员申报的项目53159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于1986年,是一项面向全国的科学基金,用于资助基础研究。其中有多个资助项目,2025年以前,关注度最高的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简称“杰青”)、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简称“优青”)等人才类项目。

杰青有“小院士”之称,优青项目又被当成“小杰青”对待。由于两个项目的高含金量,杰青、优青项目逐渐被异化为人才“帽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25年宣布对项目进行更名,取消杰青、优青的称谓,相应地调整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和B类。

这是更名后首次放榜。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开的数字,经初审和复审后共受理申报的项目为432434项,通过的总体资助率为12.29%。

2025年受理的申请数量创下历史新高。但由于竞争激烈,自2021年以来,“国自然”的总体资助率已连续5年下滑,此次又创新低。

文科院系的身影

竞争尽管激烈,但还是杀出了不少“黑马”。

深圳大学不是“985”“211”,也不是“双一流”,但立项数却超过了部分“双一流”高校。

该校此次集中申报期项目2612项,首批获资助共383项,当前立项率14.7%,超出全国总体水平。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9项,然而不少“双一流”高校在A类项目上都是颗粒无收。

此外,2025年深圳大学获资助的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立项数量也都创该校历史新高。

医学类院校表现亮眼。同样不是“双一流”的温州医科大学获批立项150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和昆明医科大学均获135项资助。

2025年,还有一些高校取得了零的突破。

亳州学院也首次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实现历史性突破。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授赵辉申报的“油气藏智能开发模拟与优化调控”项目获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这是该校自主培育人才首次获得该类项目。

也有不少文科院校或文科院系获批“国自然”项目,这些项目往往贴近理工科领域,或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获批4个项目,都围绕计算传播学,课题方向涵盖生成式人工智能、社交机器人检测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批的33个项目中,也有4项关于人工智能,另有项目围绕碳中和、城投债等热点议题。

获得项目资助的院校中,不乏一些高职院校,多所学校也是取得历史性突破。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有8个项目获批,其中面上项目3项,青年科学基金(C类)项目5项。据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发布的喜报,这意味着该校连续17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实现了获批项目总数、面上项目数量及批准经费总额3项核心指标的“历史突破”。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则凭借《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生产-仓储-配送”联合决策研究》《无定形MoSx的HER催化活性、构效关系和反应机理研究》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避免“帽子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设立,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

1981年,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第四次学部大会期间,谢希德、曹天钦等人牵头, 联合数学物理学部和生物学部共89名学部委员联名致信中央领导人,建议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设立面向全国的科学基金,用于资助基础研究工作。 5年后,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形成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等不同的项目类型。关注度最高的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才类项目。

以杰青项目为例,旨在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创新研究,要求男性在申请当年不超过45周岁,女性不超过48周岁。

这个为期5年,资助金额400万元的项目,在现实中有“小院士”之称,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不少高校和科研机构纷纷争抢杰青项目获得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0年度绩效报告》就曾指出,基层科研单位仍然存在杰青项目“异化”现象,杰青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类项目资助,这一理念还没有广泛树立,存在有的学者在获得杰青项目资助后不再安心投入科研,或转向从事行政工作等情况。

报告还提到,很多单位把优青项目当成“小杰青”对待,异化为人才“帽子”,使青年科研人员提前进入杰青项目竞争的轨道,压力之下他们变得急躁。

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更名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将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更名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将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更名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解释,此举是为确保人才项目健康发展,切实起到激励人才成长的目的,避免“帽子化”等异化使用现象。

人事动向

【潘岳任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

2025年8月26日下午,全国政协常委会经表决,增补潘岳同志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潘岳生于1960年4月,曾在经济日报社、中国环境报社、中国技术监督报社工作,1990年任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1993年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1994年,潘岳进入政府机关,先后任原国家国资局副局长、原国家技监局副局长,2000年任原国务院体改办副主任,2023年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2016年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2020年任国侨办主任,2022年任国家民委主任。

2025年8月26日下午, 潘岳被增补为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视觉中国|供图)

【洪亮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8月26日,全国政协常委会任命洪亮为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洪亮生于1969年9月,曾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中国驻缅甸大使。2019年洪亮任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司长,直至此番履新。

【全国律协秘书长转任辽宁省司法厅党组书记】

辽宁省司法厅官网消息显示,柳春霞已任辽宁省司法厅党组书记。此前,柳春霞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秘书长。

【“75后”顾刚,当选长春市市长】

8月25日,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顾刚为长春市市长。

顾刚,生于1977年4月。他曾任海口市常务副市长,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2020年,应海航集团请求,海南省政府牵头成立“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顾刚任联合工作组组长。2021年底,他出任海南省发改委主任。一年后,时年45岁的顾刚当选海南省副省长,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副省长。2025年7月跨省履新长春。

【两地省委常委调整】

据辽宁日报消息, 8月25日,辽宁省委政法委召开机关干部大会,宣布郑艺任辽宁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此前,郑艺担任辽宁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等职。郑艺曾长期在云南工作,担任过丽江市市长,2021年1月任西双版纳州党委书记,一年后跨省履新辽宁。

据微信公众号“江西发布”消息,8月23日,江西省纪委省监委召开机关干部大会,宣布时玉宝任江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时玉宝曾任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局长、组织一局局长等职,2022年任贵州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反腐纪事

【7月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5420起】

2025年8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2025年7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情况。当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5420起,批评教育和处理32905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2621人,这是连续第143个月公布月报数据。

从查处级别看,7月,全国共查处省部级领导干部问题3起,查处地厅级领导干部问题95起,查处县处级领导干部问题1380起,查处乡科级及以下干部问题23942起。

【受贿超3.16亿元,刘星泰一审被判死缓】

2025年8月26日,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星泰受贿案,对刘星泰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经审理查明,2003年至2024年,刘星泰利用担任山东省无棣县县长,无棣县委书记,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山东省日照市市长,日照市委书记,海南省委政法委书记,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等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企业经营、业务承揽、资金拨付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直接或通过他人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3.16亿余元。

【副省级唐德智被查,与其搭班的3任州长均落马】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8月29日消息,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唐德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唐德智,1965年7月出生,长期在贵州工作,2011年任贵州省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2017年5月,唐德智任黔南州委书记,2023年1月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并继续兼任黔南州委书记至2024年10月卸任。

与他在黔南州搭班的3任州长吴胜华、钟阳和向承强,此前均已落马。

2025年8月2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唐德智落马。(资料图)

部委信息

【生态环境部:谨防有的地方汛期来时乱排污】

2025年8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水生态环境司司长蒋火华就加强汛期水环境监管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生态环境部密切关注汛期水环境质量及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指导各地运用遥感监测、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手段,识别突出问题并推动整改,谨防有的地方平时治污不努力,汛期来时乱排污。

【国家能源局: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8月26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表示,截至7月底,中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是“十三五”末的10倍。目前全球有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

法治播报

【最高检启动规模最大的跨省交叉巡回检察】

2025年8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天津召开动员部署会,正式启动2025年跨省交叉巡回检察。这是目前最高检组织的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跨省交叉巡回检察,并首次同步开展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看守所巡回检察,涉及湖北、福建等十地相关监管场所。

【全国第二部个人破产地方法规在厦门通过】

据《福建日报》报道,8月26日,厦门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厦门经济特区个人破产保护条例》(下称《条例》)。《条例》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后全国第二部个人破产地方法规。

【两高:上游犯罪尚未裁判不影响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处理】

8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上游犯罪事实经查证属实,但行为人尚未到案的,或者因行为人死亡、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等原因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影响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认定。

科教动态

【高等教育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快速布局一批学科专业点。同时对社会需求明显不足、培养质量下滑、办学条件不足的学科专业点进行预警并提出整改要求。

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正式运行

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取数。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它已成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中微子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具有极强的穿透力、难以探测。江门中微子实验最主要的科学目标是对中微子进行质量排序。

【第七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揭晓】

8月25日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揭晓第七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50位青年科学家上榜。年轻科学家(男性35周岁及以下,女性38周岁及以下)成为中坚力量,获奖人达13人,占比达到26%,数量与比例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有6位获奖人为“90后”。

地方政情

【上海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

2025年8月25日,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政策措施的通知》。规定对符合本市住房购买条件的居民家庭,包括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满1年及以上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外环外购买住房不限套数,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2025年8月12日,上海房产中介挂牌的二手房价格和出租房信息。(视觉中国|供图)

【武汉:大学生迎新季发放2460万元零售餐饮消费券】

8月26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武汉大学生迎新季活动相关情况。武汉现有九十多所高校,每年都有超过30万大学新生。武汉将省市联动发放2460万元惠购湖北零售餐饮消费券,联合电商平台设立迎新优惠专区,通过支付宝发放3000万元碰一碰优惠券。

声音

【“手电筒不能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据广西云客户端消息,2025年8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在南宁召开各设区市党政主要领导集体廉政谈话会,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出席会议并讲话。陈刚强调,手电筒不能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自治区省级领导干部和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主动接受同级纪委监委的监督,把自我革命这根弦绷得更紧,不断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汲取教训。

(综合自知识分子、中国教育在线、澎湃新闻、上观新闻、北京青年报、中国新闻网、央视网、界面新闻、楚天都市报。南方周末实习生侯慧静对本文亦有贡献)

南方周末记者 杜寒三 南方周末实习生 吴慧涵

责编 钱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