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屋燃气焕新章 “红邻三护”解民忧
“以后不用担心罐装煤气忘关引起煤气泄漏了,以前闻到煤气味儿就心慌。”北海市海城区黄海路社区徐屋片区居民莫叔说。
海城区东街街道黄海路社区徐屋片区的管道燃气改造工程将于近日圆满收官,困扰徐屋西片区200多户居民多年的安全问题得以解决。这项惠民工程不仅让徐屋西片区居民彻底告别“扛罐上楼”的辛劳,更为居民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燃气供应。徐屋西片区燃气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正是海城区东街街道“红邻三护促善治”基层治理创新的实践成果。
红邻先锋破难题 “三护”模式暖民生
今年以来,东街街道引领推动“红邻三护促善治”行动,创新构建“小区召集人+一户一奉献者+红邻帮衬团”模式,聚焦“环境维护、安全巡护、邻里守护”三大领域,有效激发居民自治活力,着力破解民生难题。
徐屋西片区的燃气改造,曾因无规划图纸、房屋结构复杂、居民不理解而成为难啃的“硬骨头”。片区网格员、小区召集人吴军颖,正是这场燃气改造攻坚战中冲锋在前的“红邻”先锋。
面对燃气公司勘察排队的困境和居民对收费、施工的各项疑虑,吴军颖秉持“安全巡护”“邻里守护”志愿服务队的服务理念,全程化身“编外安全员”、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从协调施工场地水电、检查安全防护、排查施工隐患为工程安全保驾护航,到巧用微信群、入户走访、小范围恳谈消除群众误解,再到协调施工队修补、与设计人员优化方案、实地解释安全规范以调解群众与施工队之间的矛盾,成功将安全隐患和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保障了工程平稳推进。作为小区召集人,吴军颖将“红邻三护”的理念与方法充分运用到燃气改造全过程,凭借对“红邻三护”职责的深刻理解和务实行动,成功破解了这些“难解之题”。
回忆起这段日子,吴军颖满是感慨:“咱也是普通居民,也怕协调不好得罪人,但想到邻居们不用再把罐装燃气搬上搬下,能安全用火,觉得一切都值了!”吴军颖的行动不仅点亮了居民家中的灶火,更点燃了邻里热情。在她的带动下,徐屋西片区162户居民踊跃加入“一户一奉献者”,21名志愿者主动加入“三护”队伍。
群力共筑三护网 末梢焕发治理新活力
东街街道社区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党员示范,构建“一户一奉献者”志愿服务机制,建立志愿者库,以党员先锋队伍带动每个家庭自主推荐一名代表登记为“奉献者”,凝聚群体力量,形成覆盖全社区的志愿服务网络。
“‘一户一奉献者’机制致力于广泛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群众自治效能,从关照独居老人、小病送药到帮助解决邻里纠纷,从劝导公共区域的不文明行为到及时发现、上报公共基础设施安全隐患,居民的主动参与能够有效填补基层治理的‘缝隙’,让社区服务更加细致入微、响应更加迅速高效,切实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区氛围。”东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元共织三护网 “帮衬”聚力焕新章
“红邻三护促善治”行动倡导多元共建,从志愿者库中遴选像吴军颖这样有热情、有能力的党员、网格员、楼栋长、热心居民担任“小区召集人”。以召集人为核心,社区组建“红邻帮衬团”,凝聚社区治理骨干力量,围绕议事队伍调整、管理收费、设施改造、活动策划、环境卫生、安全隐患排查、邻里纠纷调解等议题开展议事,突出居民自治。“红邻帮衬团”被编入环境维护、安全巡护、邻里守护三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三护”行动,每月的“公共行动日”集中开展较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安全宣传、邻里守望等活动,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此外,东街街道不断完善“三护”队伍的奖励激励机制,参照网格员积分兑换管理办法建立奉献者贡献值体系,系统化对接链接辖区社会资源,建立社区合伙人库,为奉献者提供丰富的积分兑换内容。同时建立“三优先”机制,对“红邻三护”行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网格、小区(街区)、帮衬团给予政策、项目、资金倾斜和荣誉表彰,充分调动其参与积极性。
据悉,为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东街街道定期举办“星级文明户”“和美邻里”“和美网格小区(街区)”等表彰活动,对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展现邻里温情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嘉奖。
徐屋西管道燃气改造的成功实践,充分验证了“小区召集人+一户一奉献者+红邻帮衬团”模式在组织动员群众、整合资源、化解矛盾、服务民生上的强大效能,激励着更多“奉献者”投身社区事务,不断增强自治内生动力,为社区治理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多元协同、惠及民生的基层善治新路径。
据了解,东街街道在水泵厂宿舍、新兴工贸宿舍等示范点打造2个红邻服务站(点),累计入库1426名“一户一奉献”志愿者,组建红邻帮衬团22个,开展“红邻三护”行动66起(次),服务190人次。(李梦 毛春凤)
来源:海城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