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治PPT里的形式主义

王颖

作为工作成果展示工具的PPT,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变了形、走了样,成为考核评估“唯材料论”“唯汇报论”的载体,甚至催生出外包产业链。“工作干得好,不如PPT做得好;群众掌声多,不如PPT里动画多。”一句基层干部的吐槽,道尽了PPT异化为形式主义新变种后的荒谬与负担。

部分单位将PPT的形式美感、视觉冲击力甚至翻页流畅度作为重要评价依据,迫使基层干部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钻研设计技巧,甚至动用宝贵财政资金外包制作。几句能说清的工作,被拖成冗长的“表演”。这不仅是对时间和资源的巨大浪费,更是对工作实效的严重偏离。当考核的指挥棒指向“包装”而非“内核”,当评价的目光聚焦“屏幕”而非“实绩”,形式主义的沉疴势必滋生蔓延。

沉迷于PPT的“花拳绣腿”,其根源在于部分干部政绩观的错位。他们把精心制作PPT当作展现个人能力、博取上级青睐的捷径,将本该倾注于服务群众、狠抓落实的时间和精力,错误地投入在表面的特效与包装上。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导致基层负担层层加码,造成公共资金的无效损耗,更与“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背道而驰。它侵蚀的是干事创业的根基,疏远的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挤干PPT里的“水分”,关键在于拨正考核评价的“风向标”。必须坚决摒弃“唯材料论”“唯汇报论”的窠臼,推动考核评估从“看屏幕包装”“听汇报表演”向“察担当作为”“验工作实绩”的深刻转变。凡与工作实效脱节、与群众利益无关的繁文缛节,必须大刀阔斧地“减”与“停”。唯有如此,才能把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心无旁骛地聚焦主责主业,将时间和精力真正用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刀刃”上。

数字工具本应提升效能,不应成为形式主义的华丽外衣。纠治PPT里的形式主义,就是要祛除虚浮之风,回归务实之本。唯有彻底戒掉“虚功夫”“虚招式”,牢固树立“谋实事务实效”的鲜明导向,让真抓实干成为评价工作的唯一标准,才能让发展的步伐更坚实,让惠民的答卷更厚实。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