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成都人在博物馆耍到脚耙手软!

走路走累了哇,排队排久了哇,现在开始泡脚了哇。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成都人用一件事证明了另一件事,那就是今天在博物馆即便耍到脚耙手软,我也很开心。

让大家开心是因为,这座城市的各大博物馆在今天集体卸下“严肃脸”,用免票、互动、黑科技和脑洞大开的活动,让市民游客直呼“巴适得板,安逸得惨”。

四川博物院文保中心书画修复室开放,观众近距离观摩“文物医生”修复古画;库房探秘活动更是一票难求,20名幸运观众在专家指导下品鉴清代玉器珍品;18日当天举办的主题讲座中,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退休二级教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葛承雍带来“绵亘万里:世界遗产的丝绸之路”讲座,吸引了百余名观众现场聆听,在知识的经纬中重走文明之路。

杜甫草堂博物馆18日当天全馆专业技术人员全体出动走进展厅,围绕诗歌、古籍、书画、园林等专题,从自身业务领域出发,为观众们提供了义务讲解服务。讲解地点包括茅屋故居、大雅堂、李杜堂、盆景园等核心展厅,只要你想听,他们就能讲,一听一个不吱声。18日当天,草堂还搭建起了民间藏品公益鉴定活动,为民间藏友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也促进了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互动。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在今晚限定开启的“博物馆之夜”特别活动——主题沉浸式演出《夜映武侯》倾情上演。作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首次推出的夜间演出,该演出以三国文化为根基,依托博物馆园林实景,在武侯祠过厅、琴亭、三义庙广场、三国文化陈列室前、惠陵照壁前等多个点位轮番呈现歌舞、古风器乐、杂技和情景朗诵等多元形式的表演,完美呈现“游艺三国不夜天”的奇幻场景。

金沙遗址博物馆“金沙非遗集市”亮相,生动展示了来自成都西芯小学、天府第四中学、天府第七中学等馆校合作学校、金沙社区及四川本土非遗传承人制作的蜀绣、糖画、银花丝及古蜀金沙文化相关的手工产品,更有川剧变脸、传统舞狮、铜壶茶艺等精彩表演轮番上演。观众们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还能亲手体验糖画、瓷贴画、书籍线装、国画等传统技艺,深刻感受到非遗与古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成都博物馆新展驾到,“大备盛德——青铜时代的曾国与鄂国”特展遴选鄂、曾两国精品文物125件(套),将以青铜器为载体,铭文作经纬,探寻失落在岁月长河中的鄂、曾古国,带领观众领略中国青铜时代下礼乐制度的传承与发展,品味礼乐文明孕育出的灿烂文化底蕴。

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成都人的脚杆再酸软,嘴角也始终咧到天边边。从古籍修复的指尖绝活到青铜重器的千年回响,从草堂的诗意栖居到武侯夜游的三国幻境,博物馆不再是玻璃罩里的冰冷历史,而是化作城市客厅里可触摸、可参与的文化盛宴,脚耙手软的博物馆日,才是成都人最硬核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