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鸡蛋孵出乡村振兴“黄金链”

工作人员在收集新鲜鸡蛋。 □孙 铭 摄
在那坡县坡荷乡弄耀村蛋鸡养殖基地现代化鸡舍里,一只只红冠黄羽的蛋鸡在恒温、恒湿的“房间”里茁壮成长,上料、喂水、调温等工作一键操作,饲养全程自动化。集蛋槽中装着刚产下的新鲜鸡蛋,这些鸡蛋经过分拣、打包,将运往各地。在弄耀村,一枚枚鸡蛋正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近年来,弄耀村以党建为引领,以蛋鸡养殖为突破口,通过做强集体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创新品牌营销,走出了一条“小鸡蛋,大产业”的富民强村之路。2024年,该村蛋鸡养殖年收入达94万元,带动全县蛋鸡产业年产值突破千万元,交出了一份乡村振兴的亮眼答卷。
弄耀村的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从选址建场到运营管理,支部党员始终冲在一线。”弄耀村党支部书记卢荣盛介绍,2022年村党支部牵头引入蛋鸡养殖项目,创新“党支部统筹+支委分责+脱贫户参与+市场联动”机制,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项目从启动到投产,仅用了9个月,2022年年底项目实现净利润17.8万元,成为那坡县首个实现全村分红的村庄。
党建引领下,弄耀村蛋鸡产业快速壮大。村里通过改造自动化养殖场、引进优质鸡苗与无抗生素养殖技术,让蛋鸡产业成为带动全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目前,弄耀村养殖基地蛋鸡存栏数量6000羽,日产鸡蛋5000枚,累计带动坡荷乡蛋鸡存栏量增至4万羽,培育本土技术能手20人,吸引30名青年返乡创业。产业红利持续外溢,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蛋鸡规范化养殖15万羽,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
6000羽蛋鸡一天能产生粪污1000余斤,为了变废为宝,弄耀村构建一体化鸡粪发酵车间,对鸡粪进行无害化和无味化处理,处理后的鸡粪加入木糠、发酵菌剂后通过粪槽传送至发酵舱进行发酵降解,转化为富含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的有机肥料。“有机肥每吨售价400元。”卢荣盛算起生态账,这套“养殖—粪污—肥料—种植”的闭环体系,使村里200亩蔬菜基地的土壤有机质提升30%,番茄、辣椒、青菜等作物实现零农残。
“我们都是用有机肥来给菜地施肥的,用有机肥后的菜长得好,对土质也好,又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还可以防虫、防病。”弄耀村村民何建丰说。
2024年,弄耀村有机肥外销120吨,辐射带动5个乡镇发展绿色种植,形成“弄耀鸡蛋”区域品牌,构建起“种养循环+品牌溢价”的生态农业新模式。
近年来,弄耀村推动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向上游建设生鲜农产品收储中心、粮食烘干车间,向下游发展花椒冷冻保鲜加工厂,打造安马农产品加工园区,带动50余人就业。与此同时,积极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线上,“和美弄耀”抖音账号通过镜头展现养殖场景,带有弄耀鸡蛋标识的书签、杯子等文创产品成为“网红”伴手礼;线下,与区外企业建立稳定供销渠道。
过去的弄耀村曾是“无特色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基础设施”的“三无村”。如今,这个边境村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三面红旗村的崭新姿态,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弄耀村的实践被当地总结为乡村振兴“三学分”经验:党建赋能夯实“政治分”、集体经济挣足“富裕分”、产业转型赢得“发展分”,为该县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弄耀经验”。
(右江日报 记者 罗 霞 通讯员 孙 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