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世界500强”同步投产!看西安经开区“加速度”背后的生态焕新

极目新闻记者 邬晓芳

机器轰鸣的车间里,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搬迁新建项目与百事食品(陕西)生产基地项目正进行投产前的最后调试,两大世界500强项目将于9月在西安经开区相继投产。热火朝天的筹备场景里,满是区域产业升级的蓬勃张力。

从签约落笔到破土动工,从厂房封顶到设备就位,项目推进的“时间轴”不断被刷新。这份“快节奏”的背后,不仅是西安经开区行政效能的直观体现,更蕴藏着区域以精准服务重塑产业生态、用优质营商环境吸引企业扎根的深层逻辑,“经开速度”的内涵正由此不断丰富。

产业集聚:“龙头”引领 健康食饮制造高地崛起

走进位于经开区泾渭工业园的中粮可口可乐项目现场,国际领先的数字化生产线已完成最后校准,7条饮料生产线与1条糖浆生产线整齐排布。这个总投资10亿元的项目,全面达产后年产量将突破112.9万吨,未来不仅能满足西北多地的饮品需求,更将成为区域快消品供应的核心枢纽,让“西安制造”的饮料更快抵达消费者手中。

中粮可口可乐饮料(陕西)有限公司项目现场

可口可乐饮料生产线

而在经开区渭北工业园,另一番忙碌景象同样引人关注。作为百事在华第十个、西北首个“净零排放”标杆工厂,总投资约13亿元的百事食品基地中两条年产2.5万吨薯片的先进生产线已进入预生产状态。“从原料筛选到包装出库,全流程对标国际标准。”项目负责人介绍,投产后产品将快速覆盖西北市场,让当地消费者同步享受到全球品质的零食产品。

百事公司的薯片产品

两大世界500强项目的同期投产,如同为经开区健康食饮产业按下“加速键”——它们不仅能带动包装、物流、原材料供应等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更标志着区域健康食饮产业迈向“规模化、集群化”的新阶段,为陕西相关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事实上,这样的产业集聚效应早已在经开区显现:娃哈哈集团在陕布局的首个项目——投资10亿元的宏胜饮品新基地项目刚通过审批,未来将产出纯净水、茶饮等热门饮品;康师傅、达能、青岛啤酒等行业龙头在此扎根多年,形成了从原料供应到终端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如今,随着中粮可口可乐、百事食品的加入,经开区健康食饮产业版图持续扩容,朝着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稳步前行。

速度刷新:“极速服务”护航项目落地

“从明确合作意向到签订投资协议仅2个月,用地征拆到具备招拍挂条件17个工作日,新公司注册1小时内办结,48天实现破土动工。”百事食品陕西生产基地项目的推进效率,成为“经开速度”的典型注脚。

这样的“加速度”,在西安经开区并非个例。总投资10亿元的中粮可口可乐新厂,从签约到开工仅耗时34天;德国工业“隐形冠军”依必安派特的亚太研发中心及风机制造项目,20天就实现从签约到开工的跨越;天大钒业高纯度中间合金项目,把常规需要6个月的“摘地到开工”流程,压缩至70天;立邦项目更是创下从开工到投产仅100天的纪录…… 一个个项目的高效推进,勾勒出经开区项目建设的“快节奏”图景。

依必安派特项目

今年以来,西安经开区重点项目开工率超过80%,“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次年投产”的项目不在少数。高效的项目推进节奏,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上半年,西安经开区重点工业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383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416.18亿元,同比增长28.0%;累计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69.80亿元,同比增长17.0%,位列全市前列。

从单个项目的“极速突破”到整体发展的“稳快增长”,“经开速度”早已不是简单的时间数字,而是区域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的具象化体现。这些不断刷新的纪录,不仅见证着项目落地的“加速度”,更积蓄着经开区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服务升级:“经开事 经心办” 绘就营商环境新图景

高质量项目的密集落地与高效推进,不仅意味着规模的增长,更是西安经开区产业活力与营商环境优势的集中体现。近年来,经开区推行“签约即注册、拿地即开工”极速审批机制,提供“上门问需、送照到家”“三上门”服务,开通项目审批专区“绿色通道”,实行“延时服务”“周末不打烊”,构建“1+2+N”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让企业“足不出园”便利办事,真正塑造了“经开效率”的好口碑。

便捷的政务服务

“项目顺利推进离不开经开区的全方位高效服务。”总投资10.7亿元的美兰德碳基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项目负责人孙勇感慨,从项目备案到施工许可,全程都有专人跟进,遇到问题随时能找到人解决,“这种‘把服务送到家门口’的态度,让我们下定决心在这里长期发展。”

美兰德

目前,经开区企业开办、项目立项备案、施工许可等最快0.5个工作日办结,152项高频事项实现“15分钟便利办”,政策“免申即享”覆盖面扩大至60%。同时,经开区整合税务、市场监管、投融资机构等资源,构建多层次、全周期服务体系,“经开事 经心办”政务服务品牌赢得企业广泛认可。

未来可期:向“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迈进

一秒钟,西安经发绿能建设的屋顶光伏矩阵已为节能灯注入27小时的璀璨能量;

一分钟,西安吉利“黑灯工厂”的智能生产线可以下线一辆整车;

一小时,搭载西安中车永电捷通电气牵引系统的地铁8号线以80公里的时速完成2460人次的时空位移……

这三个时间刻度犹如三重精准节拍,共同演绎着西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独特韵律。其背后跃动的,是产业创新的澎湃动能,是绿色转型的坚定步伐,更是智能制造与实体经济的深度交响。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经开区积极响应,将《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转化为实际行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稳步迈进,不断探索中西部地区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到2035年,我们将培育出一批世界一流的产业领军企业和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生态,工业产值突破万亿,建成‘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打造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突破的‘经开样板’。”西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天的“经开速度”,不仅是项目审批的效率,更是营商环境优化的综合体现;不仅是硬件设施的完善,更是政府服务理念的革新。在这里,每一个企业都能感受到“被重视”的温度,每一个项目都能找到“加速跑”的动力。面向未来,西安经开区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向着“万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阔步前行,持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经开篇章”。(图片来源:西安经开)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