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戏为媒文旅共舞,谭嗣同与李闰160年后的深情对话在浏阳回响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 郑湘平 通讯员 张琳)巾帼铸魂,肝胆昆仑。5月10日晚,由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演出的《夫人如见》在浏阳市欧阳予倩文化艺术中心上演,为家乡父老带来了一场承载深厚家国情怀的“湘魂史诗”,也为长沙文旅融合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精湛演技引爆舞台 用六场戏讲透李闰的一生
《夫人如见》的创作基因深深植根于浏阳这片红色热土,谭嗣同、李闰墓,谭嗣同故居“大夫第”等人文古迹都成为这部作品的灵感源泉。2021年,著名剧作家罗怀臻应邀在浏阳谭嗣同故居采风时,被李闰的生平事迹打动。“夫人如见”四字取自谭嗣同生前写给夫人李闰书信的抬头,讲述了谭嗣同就义后,李闰承续亡夫未竟事业,创办“不缠足会”、女子师范学堂,收养弃婴等,为男女平权、妇女解放身体力行,成为一代“巾帼完人”的故事。通过“两地书、丧夫痛、翁媳怨、横塘约、祠堂泪、莲花愿”六场戏,集中展现了李闰从闺阁女子走向精神解放和人格独立的心路历程,讴歌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儿女的精神品性。
该剧由优秀青年导演吴佳斯执导,凭借对剧情的精准把握与独特的舞台呈现手法,让《夫人如见》的故事鲜活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舞台上,剧中饰演李闰的周帆突破行当限制,展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强烈的可塑造性,以细腻的表演将李闰内心的变化诠释得淋漓尽致。在一场“丧夫痛”表演中,舞台上的周帆,跌跪后的“晕厥”,醒来后的跪步起身、绕场狂奔,迭步走、碎步跑,扎实的基本功展示,把李闰得悉夫君身亡之后失魂落魄的“癫狂”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公爹的对话,“想说、想知、想问、想寻”后的咽声,把整场观众带入无尽的失落伤心之中。观众席后方的一声婴儿啼哭,这才让观众如梦初醒。
饰演谭嗣同的邵展寰唱功稳健,再现了维新志士的气节与风骨;饰演谭继洵的罗志勇,他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刻画了一位栩栩如生的封建大家族的家长,与李闰的冲突与和解成为剧情的重要推动力。

从“横刀向天笑”到“为苍生忍死” 演绎浏阳先贤的精神丰碑
这场在家门口演出的家乡好戏,让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家国气节与李闰“忍死须臾为苍生”的巾帼柔情交相辉映,也让浏阳观众倍感亲切。“看完演出,我仿佛看到了浏阳先辈们为理想奋斗的身影,太震撼了!”“《夫人如见》这个剧让我感受到了李闰夫人的伟大,这就是我们浏阳人的骄傲!”演出结束后,观众激动地分享着观剧感受,不少人眼眶湿润,为剧中人物的命运感叹,更为剧中传递出的家国情怀所感动。浏阳本地的观众反响尤为热烈,一位土生土长的浏阳阿姨红着眼眶说:“这剧里的场景、故事,就是发生在自家门口,李闰夫人的坚韧太让人敬佩了,看完就想带着孙子去谭嗣同故居转转,给孩子讲讲先辈的故事。”还有浏阳的年轻观众兴奋地表示:“原来我们家乡的历史这么厚重,看完剧特别骄傲,以后外地朋友来,一定要带他们看湘剧,逛古迹,感受浏阳魅力!”
在谭嗣同诞辰160周年之际,家乡的舞台上再次上演了关于他的故事,“匹夫匹妇皆有责焉” 的家国情怀成为历史照进现实的精神回响,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谭嗣同为国家和民族勇于牺牲、敢于担当的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学习和传承,激励更多人坚定了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湘剧华章绽芳华 《夫人如见》再启新程
近年来,长沙持续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发展,在“出人出戏”上下功夫,推出了湘剧《夫人如见》《大归》、花鼓戏《花猪司令》、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等作品,展现着长沙文艺创作的勃勃生机。好戏常演常新,有更多舞台实践机会,才能人才辈出、好戏不断。《夫人如见》灵感溯源浏阳,自2023年首演后历经多次打磨,舞台呈现更趋精炼。此次回“家”献演,不仅承载着对纪念谭嗣同诞辰160周年的深情缅怀,更是对浏阳这片红色热土上孕育出的英雄儿女们的崇高致敬,也激发了人们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有力推动了长沙文旅融合发展。
据悉,《夫人如见》以谭嗣同夫人李闰为主角,用湘剧艺术再现“巾帼完人”的形象,成为冲击梅花奖的“湖湘名片”,即将于5月15日亮相上海舞台,向全国展现湘剧的独特魅力,助力湖湘文化在全国舞台上“出圈出彩”,进一步扩大长沙文旅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