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时评 | 农村改革怎么深化③

云岭时评评论员 王世涵

乡村振兴越往前推进,越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进一步回答好“群众持续增收之问”,必须用好改革这个重要法宝,有力有效破解乡村振兴中的瓶颈制约,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拓展农业增值空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围绕解决地从哪来的问题,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向林地要效益、要增收。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以中药材为重点的林下经济,林药、林菌、林菜、林禽、竹笋、林下采集、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已具规模。实践证明,合理利用云南丰富的林地资源,不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能有效提高土地综合效益,为群众开辟增收新路径。要总结推广各地发展林下经济的创新做法,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模式,通过生产、经营和合作创新,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

围绕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管好用好帮扶项目,推动“家门口”的资产用起来、活起来。脱贫攻坚以来,云南实施了一大批帮扶项目,这些资产既是脱贫攻坚的成果积累,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阿尼么村用好沪滇协作项目,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做法值得借鉴。该村用好帮扶项目的做法集中表现为模式好,项目资产权属和运营分开,提升了资产效益;业态新,创新举办“乡村好歌汇”,搭建面向全国农民的创作和表演舞台;带富强,整合各类资金建设商铺分给村民经营,人均收入大幅提升。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一做法,盘活用好各类资产,使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依托。

改革,驱动着乡村的兴旺发展,善用改革的办法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就能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广大农民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责任编辑 苏宇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