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城市推荐官讲好城市发展故事
【新闻随笔】
作者:李晓
去上海旅游,吃什么、玩什么、住哪里,怎样才具有性价比?这些问题,或许将由城市推荐官为您详尽解答。第15个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首批30位上海城市推荐官经过多轮选拔后揭晓。其中,许多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在不同领域工作,作为新生力量,将为城市发展讲好故事、树好形象、注入活力。
不独上海,河南郑州、山东济宁、黑龙江哈尔滨等城市也开展了类似活动,向社会各界发出邀约,吸引千行百业的有志者参与其中,为八方游客带去立体鲜活的旅游体验。毕竟,在文旅市场上,谁能真正“以人为本”做好服务,谁就有可能吸引更多流量、沉淀更多“留量”。
近年来,我国旅游市场展现蓬勃活力,“城市漫游”悄然兴起,“反向旅游”备受热捧……游客对旅游服务与质量有了更高也更多元的需求。此外,伴随免签政策的持续优化,“China Travel”持续升温,入境游客数量持续攀升,这些也对语言服务、深度旅游体验等提出新要求。旅游市场的升级,呼唤更多人才投身其中,为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提供更多新的视角和智慧。
城市推荐官的产生,可谓正当其时,很好契合了这一现实需求。旅游,实际上是一场人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城市以至真至诚的服务赢得口碑,游客以信任为基石投票选择,那些真正能够丰富个人体验、具有较高舒适度的目的地才会赢得青睐与欣赏。城市推荐官正好能够扮演这个角色,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带来的认知偏差,以实打实的推介服务在游客与城市之间搭建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
与传统导游不同,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文旅活动的设计者,更是城市叙事的编导。这群有着不同阅历的推荐官能够立足职业背景、生活体验,借助短视频、直播等平台,对城市文旅的点点滴滴进行生动传播,小到餐饮、住宿价目表的明细对比,大到针对不同诉求的研学路线都可能涵盖其中。这种集纳“众智”的方式,更易懂、更自然,相对也更有说服力与可信度,便于游客在短时间建立起对城市的良好印象。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的一名越剧演员就入选了推荐官名单,他拥有不少线上观众,经常走进社区、福利院等公共场所义务演出,这些经历让他比较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在文旅推介时也更容易做到接地气、冒热气。可以说,推荐官不仅向游客展示城市风貌,更是外界了解城市、读懂城市的重要窗口。
实际上,城市推荐官本身也是城市文旅活动的参与者与亲历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从游客的体验与反馈中获得有效信息,为政府优化公共服务、优化社会治理提供参考,进而为游客创造更具吸引力的体验服务。
评选出推荐官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怎么用好、盘活这份资源。如何让他们在各类活动中各施其能、各展其才?如何纳入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集选拔、培养、实践于一体的全链条机制?或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3日 0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