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赛场到生活,深圳龙岗如何打造科技助残“全场景”?
Transparency
能读懂指令、自主导航的智能轮椅控制器,宛如贴心的“出行伙伴”;Ai导盲眼镜,误差率控制在极低的0.1%以内;无人驾驶救生艇,具有自主航行、自动避障、一键返航等功能……近期,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残特奥会”)自行车赛在深圳龙岗展开激烈角逐,众多科创企业及团队将赛场及其周边配套作为“超级应用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走起来”的AI“硬科技”正成为“助残新军团”。
“高浓度”AI加成,赛事更精彩
对于视力障碍者来说,在没有科技辅助的情况下,他们主要依靠触觉和声音的来感知。星闪传声AI导盲眼镜巧妙融合了AI视觉识别、星闪(NearLink)超低延时通信与智能语音交互三大前沿技术,为视障者构建起实时、精准的“数字感官”系统。
“比赛中,佩戴导盲眼镜的运动员只需通过特定语言唤醒AI,眼镜便能即时内为佩戴者提供道路前方路况,比如左转弯还是右转弯,是否有障碍物等,导盲眼镜便能通过雷达技术扫描前方路况,并通过语音传输给佩戴者。”盖亚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胡杰森说。
这款眼镜的两大核心科技让胡杰森引以为傲。其一是AI视觉感知系统,它搭载了高精度摄像头,并运用先进的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实时、精准地识别道路上的障碍、红绿灯、台阶、车辆等复杂环境信息,误差率控制在极低的0.1%以内。无论是赛道旁的文字信息,还是赛道指示牌上的线路指示,都能通过语音在秒级内反馈给使用者,真正实现了信息的无障碍获取。其二是人性化语音交互系统,采用定向骨传导耳机搭配智能语音助手,既能清晰地向使用者播报周围环境信息,又不会隔绝外界声音,保障了使用者在行走过程中的安全,“该系统还支持方言识别和个性化指令设置,能触发精准的引导服务,操作便捷又高效。”
本届残特奥会深圳赛区的自行车赛公路段,运动员们在湖光山色、绿树成荫的自然环境中挥洒汗水,而优质的空气质量为他们提升竞技状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在运动员们激烈角逐、全力呼吸的赛道区及休息区,龙岗本土民营企业康风环境旗下的净化设备默默高效运转,为高强度运动下的呼吸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运动员入住的酒店大堂、休息室、医疗站等场所,同样享受到了康风设备的守护。
康风环境的市场经理唐章灵介绍,作为冬奥会场馆空气净化的护航者,2022年康风凭借AOP固体碱的独特优势,成功解决北京冬奥会大型场馆动态消毒问题,把北京冬奥会场馆“冰坛”做成了等级最高的防疫基地,还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颁布的中国冰雪科技联合攻关单位殊荣,“此次回到家乡,能为残特奥会的空气质量提供比肩‘冬奥会’的保障,是我们作为龙岗本土企业的一份担当。”

龙岗国际自行车赛场(受访者供图)
以AI推动“精准式救援”,赛事更安全
在比赛中,为了应对突发的救援情况,投入使用的救援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救生艇,为赛事的应急保障注入了“科技力量”。“小白龙”智能救援机器人是一款应用于突发落水事故的远程智能救援装备。通过施救人员遥控操作“小白龙”,将落水人员快速救援上岸,在高效完成救援任务的同时,可有效保障施救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而这款智能救援机器人同样出自龙岗本土企业星航科技。
星航科技刘工程师介绍,赛事期间还投入了该公司自研的无人驾驶救生艇,搭载星航科技自研高性能无人船自主驾驶仪,提供多类数据接口,可拓展性强,可监测船体航行速度、经纬度位置以及六自由度航行姿态,具有自主航行、自动避障、一键返航等功能。

无人驾驶救生艇(受访者供图)
赛后,运动员回到酒店的安全同样不可忽视。酒店内配备的图灵视讯融合毫米波雷达和AI视觉技术的“AI看护器”和生命体征监测仪无疑为运动员们的健康提供了科技保障。“运动员回到房间,房间内的生命体征监测仪将会为运动员提供即时的身体健康报告。一旦残疾人运动员发生摔倒,只需语音呼救或拉动呼救按钮,‘AI看护器’便会第一时间向保障人员发短信和打电话。”图灵看护负责人郑远虹说。
在郑远虹看来,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图灵视讯的设备通过毫米波雷达监测,更精准对运动员的日常行为和生命体征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实现准医用级心率、呼吸、睡眠等多项生命体征监测和跌倒监测功能,并有效填补呼吸模式精确监测的空白,并且能实现哮喘、呼吸暂停、低通气等呼吸慢病的早期预测、诊断初筛、长期追踪和规范性管理,守护生命健康。
智慧出行,选手畅行赛场内外
龙岗本土企业研发的一款智能轮椅控制器宛如一位贴心的“出行伙伴”,全方位助力特殊人群。它搭载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与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结合精准赛场的地图数据,构建起一套智能辅助系统。在赛事期间,运动员们在场馆内穿梭,轮椅可借助实时定位与自动驾驶功能,自主规划最佳路径,无论是前往训练场地还是休息区域,都能轻松抵达,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安全是出行的重中之重。家庭助手利用AI驱动的超声波和视觉传感器,如同敏锐的‘守护者’,提前感知前方障碍物,及时发出警告并精准说明物品位置。在人员密集的场馆内,这一功能为运动员们避免了碰撞风险,让他们的出行安全无忧。”深圳煜禾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雷达说,便捷的交互体验也是该产品的一大亮点。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运动员们只需通过语音指令,如“带我去比赛场地”“帮我找休息室”,轮椅就能迅速响应并执行操作。这种人性化的设计,让特殊运动员与轮椅之间的沟通毫无障碍,操作更加轻松自如。
“深圳是一座充满大爱的城市,也是站在科技前沿的创新之城。一路走来,众多企业积极投身科技助残事业,不遗余力地贡献力量。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科技助残发展。”2025年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副会长陈琼感慨道,“残特奥会不仅激发了残障人士挑战自我、奋勇拼搏的精神,也为深圳人工智能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与奋进动力。”
文|宋王群 蔡鹏飞视频|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