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 把青春写在高质量发展的湖南答卷上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发展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促进青年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7月是就业攻坚的关键节点,牢记殷殷嘱托,方能行稳致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将“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列为改革重点任务。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从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等7个方面提出19条政策举措。2025年,湖南高校毕业生超52万人,如何化“就业压力”为“发展动力”、将“人口红利”转为“人才红利”,关系“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成色,必须举全省之力答好这道必答题。

向产业要岗位。省委、省政府紧扣“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目前,湖南技能人才总量已突破600万,其中高技能人才就有159万多。围绕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截至今年5月底,省人社厅联合4374个见习单位开发见习岗位20437个,高校毕业生在岗就业见习24062人。岗位与产业“同频共振”、人才与发展“双向奔赴”,湖南方能以产业之“强”推动就业之“旺”。

向改革要活力。湖南先后出台《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加快吸引集聚青年人才留湘来湘 推进年轻人友好省份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省级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已达5.05亿元。湘潭“智造谷”、株洲“中国动力谷”设立大学生创业“飞地”,并实行免房租、免物业费、共享实验设备。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在今年“智汇潇湘·才聚湖南”专场招聘会现场,300余家重点企事业单位一次提供岗位上万个,涵盖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核心产业。创业带动就业、创新赋能创业,湖南日益成为青年创业者“梦开始的地方”。

向基层要舞台。湖南继续扩大“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规模,省级财政对自愿赴我省脱贫地区和冷水江市基层单位就业,且服务期满3年的高校毕业生, 按一定标准给予补贴,分3年发放。中南大学“乡村振兴博士团”驻扎十八洞村,湖南农大“辣椒产业特派组”带动怀化不少农户增收。响应基层急迫需求,奔赴基层干事创业!湖南以政策托底、事业推动,引导广大青年将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宏伟发展战略。

向服务要效能。湖南依托“湘就业”等平台,实现了全省岗位信息的统一归集与发布、就业补贴免申即享。针对脱贫家庭、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首批“青年驿站”提供一定期限免费住宿,以“一张床”温暖“一颗心”,生动诠释了“服务上心,人才才能安心”。

时代大潮风云际会,历史大势浩荡向前。今天的湖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人才,也更能成就人才。政企校社同向发力,必将有力推动更多高校毕业生选择湖南、扎根湖南、圆梦湖南,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无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