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独角兽”如何与山区共成长

“活力中国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团走进广东微容科技有限公司。崔洪铭 摄

6月中旬,“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正式启动,继北京之后,中央主要媒体和有关地方媒体深入广东多地,探寻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内生动力,解码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密码。

6月23日起,聚焦“科技创新引领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采访团,足迹遍布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潮州、揭阳、云浮等地。

“为何山区也能跑出‘独角兽’?”“AI时代给企业带来了哪些变化?”6月29日,在云浮罗定微容科技园,数十名媒体人走进展厅、深入车间、追问有关负责人,感受微容科技的高容、车规、超微型产业布局,试图揭开这家粤东西北首家“独角兽”企业崛起的密码。

南方日报记者 崔洪铭 通讯员 云轩 罗轩

展厅里引惊呼

一部手机藏着上千颗“米”

仲夏雨后,云浮碧空如洗,云峰如聚。罗定市双东街道创业二路的广东微容科技展厅内,人头攒动——“活力中国调研行”的记者们正围着一台颇具科幻感的汽车模型和旁边的产品展示盒,充满好奇。

讲解员举起手机,开门见山:“微容的产品,遍布所有电器的电子电路中。像这样一部智能手机,就要用到1500颗MLCC。”

“MLCC是什么?”人群中有人发问。讲解员解释,MLCC学名多层陶瓷电容器,是电子电路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被动元件,让电路中的电压、信号更稳定地在预定范围内传输,如同电子工业的“大米”。小到灯泡、手机,大到新能源汽车、通信基站,凡有电路控制的地方,就有MLCC的身影。

然而,这颗关键的“工业大米”,中国曾高度依赖进口。数据显示,中国消耗了全球70%的MLCC,但高端产品的国产自给率不足5%。

2017年,陈伟荣回到家乡罗定,创立微容科技,明确规划了高容、车规、超微型等产品布局,目标直指攻克高端MLCC“卡脖子”难题。

多年的创业经历让陈伟荣领悟到,科创企业如果没有持续的、大规模的研发投入,高端MLCC市场只能永远被国外垄断。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者。2020年,5G普及引爆手机高容MLCC需求,叠加全球“缺芯”,微容科技提前布局的01005规格超微型MLCC产能正好填补市场空白,成功打入国产供应链,产品销量跃居全国第一、市占率排名全球第三。此后,微容科技陆续获得OPPO、小米等巨头投资,估值逼近百亿。

“在云浮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埋头研发生产,这是第8个年头了。”陈伟荣很自豪,曾经不敢想的车规级、高端消费电子级MLCC,微容正在一一实现,成了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和尖端服务器的核心供应商。

迈向高端市场

引入AI提升自动化水平

在微容科技的一间实验室里,一片片指甲盖大小的MLCC正接受严苛的性能测试。讲解员拎起一个巴掌大的密封袋:“看,这里面装着300万颗我们的MLCC!”

“一片MLCC内有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层陶瓷和金属膜片结构,并由一层层膜片错位叠合烧结而成。”讲解员强调,这些微小元件内部凝聚着突破性的技术创新。

落户罗定后,微容每年将营收的10%投入研发,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陈伟荣表示,微容创业前三年靠中低端产品站稳脚跟,但着眼高端市场的初心从未改变,成立了研究院,全球高薪招聘高端人才。

七年磨一剑。如今,微容年产能高达6000亿片,一跃成为中国大陆产销量最大的MLCC供应商,是粤东西北唯一的“独角兽”。

微容科技是国内首家研发、量产应用于射频芯片模组的超微型MLCC生产商,也是国内首家能全尺寸、系列化供应电动汽车使用的车规级MLCC原厂制造商。

过去一年,微容科技年产能突破6000亿片,销售额突破15亿元大关,猛增50%。今年,这一势头仍在延续。

值得关注的是,当下AI技术的狂飙影响着诸多行业和领域的生态,也催生了对高端MLCC的更大需求,给这家山区“独角兽”带来新机遇。据微容科技副总裁罗军介绍,公司正在攻克的“卡脖子”技术,主要集中于大尺寸的高端MLCC,即车规、AI算力领域。高可靠、耐高温高压、高容是近三年的攻关重点,虽然取得突破,但与国外巨头仍有差距,主要在个别规格和良品率上。

面对挑战,微容科技双管齐下:一是推动供应链国产化,二是引入AI提升自动化水平。“AI擅长处理海量模糊数据训练,我们正同步推进,目前成功率已达97%,上线后将大幅降本,”罗军说,“未来三年,是持续追赶超越的关键期。”

携手山区成长

谁说“农业大市无工业”

参观完展厅和车间,一个疑问萦绕在不少人心头:处于产业链完备、区位优越的广东,微容科技为何偏偏选择落户云浮罗定?一家志在高端制造的高科技企业,如何与山区携手并成长为“独角兽”?

陈伟荣给出了答案:除了云浮提供的一揽子政策和充足的土地空间,还有电镀配套优势、稳定的劳动力保障,营商环境和成本优势至关重要。“8年里,每当遇到难题,从云浮、罗定的领导到主管部门,都会主动上门开现场会解决实际问题。”陈伟荣感慨,“珠三角的中小企业很难享受到这种待遇。而且,罗定环境清净,少了大城市的浮躁,特别适合专注研发。”

如今,微容科技每月向全球输送约500亿片MLCC,消费电子仍是主力。“008004超微型产品的量产,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跻身世界前列。”罗军说。

“我们就是要打破高端MLCC被日韩几家企业垄断的局面,在完成国产替代的同时冲刺全球前三,成为中国的行业龙头。”面对记者的提问,陈伟荣语气坚定。

微容科技园里,生产线高速运转,客户名单已涵盖小米、联想、华为、中兴、松下等巨头,并成功打入汽车电子供应链。园区另一端,总投资30亿元的二期智慧工厂已经拔地而起,为2030年跻身全球前三制造商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罗定,一个山区县级市,以出产优质稻米享誉岭南;而今,当地生产的另一种“大米”,正在书写新的传奇。

在AI浪潮翻涌、国产替代加速的今天,粤东西北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走出一条制造业后发地区的创新之路?微容科技在山区的突围故事,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答案和样本。

■一线故事

镇村干部“探厂带岗”

“早就耳闻微容科技的大名,这次实地看过后,对这些高端科技才更有体会。”素龙街道的一名村干部受邀参观微容科技后,决定把所见所闻带回村里,鼓励乡亲们抓住“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原来,来自素龙街道的30多名干部是第二次走进微容科技厂区。这不是普通的参观,而是一次深度探企,村干部们得以实地观察环境,亲身感受这里的工作氛围。

为了让更多本地人,尤其是在外务工、渴望返乡的游子,真正了解这家本土企业,罗定市人社部门与企业合作,专门邀请周边镇村干部到企业现场参观和了解员工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薪资待遇。

“回去后镇村干部根据各自所在村的富裕劳动人口直接进行推荐,招聘成功率很高,真正实现点对点对接。”微容科技有关负责人介绍,对于有潜力的基层普通员工,公司不仅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安排导师进行辅导培养,目前已经有不少人成长为班长、主管。

作为扎根罗定的高端制造“独角兽”,微容科技不仅以攻克高端电子元器件“卡脖子”技术闻名,其发展壮大更直接回馈本地劳动力市场。“在‘家门口’就能拿到七八千甚至过万的工资,很满足!”一名从佛山返乡、如今在微容科技工作的员工感慨。

随着微容科技扩产计划的逐步推进,“镇村干部探访微容”活动在年内有望实现21个镇(街)全覆盖,方便更多罗定人了解微容、走进微容。